2010年2月16日 星期二

Mytek Stereo96 DAC & LAVRY DA10





趁著過年的機會,把整個系統給重新審視一遍

第一步就是希望更了解目前手上的兩台訊源 ^^


這次分別在喇叭系統和耳機系統上聽兩台DAC

兩個系統的配置是這樣:http://www.wretch.cc/blog/bfh/14948111

在個別系統上都用個別的線材


先說結論中個人認為最關鍵的部份

DA-10有較佳的低頻、動態、音場

96有細膩不少的中、高頻表現


首先在三頻方面


DA-10高頻有更"突出"的細節,整體的聽感比96更明亮、刺激

不過DA-10的高頻有種放不開的感覺,小提琴的琴弦比較硬

以魔鬼的顫音來說

96所表現出的Paganini是炫技程度讓聽者喘不過氣,但演奏者自己氣定神閑、自戀的享受

不過DA-10聽起來則是連演奏者也很緊張,小心翼翼不要出錯

希伯來的遺產中,小提琴如歌如泣的情感也是在96上表現比DA-10豐富很多


中頻方面兩者的位置、量感都差不多

不過96在人聲的刻劃上比DA-10更為細膩

就算是電子搖滾的快歌如May'n的Welcome To My FanClub's Night! -Styles ver.-

DA-10表現出來的歌聲是每個咬字都很用力,比較有攻擊性的聲音

但96對每個口氣的輕重、氣息的應用等交代的清清楚楚

彷彿可以看見歌者唱歌時的臉部表情一般,感染力很強


低頻DA-10的量明顯比較多,兩者力道差不多

但DA-10那種低頻能量自然擴散到空間中的表現比96好,包圍感佳

相較之下96的低頻就還是明顯由單體發出來的聲音,沒肉、也缺乏空間資訊

尤其是對付到在龐大空間中的錄音,如粉墨是夢、炎黃第一鼓等

DA-10可以把低頻的殘響,乃至是空氣震動的感覺都描繪的比96真實很多


DA-10的動態比96犀利不少,整體的速度也比96更快

搭配上良好的低頻,在管弦樂齊奏時描繪大場面的能力比96優秀不少

氣勢輝煌、副震撼力


音場方面,橫寬兩者差不多

但是DA-10有很不錯的三度空間重現能力

舞台前方的聲音能前傾結像在喇叭前相當的距離,音場深處的細節也不馬虎

相較之下96的音場深度就是被壓縮過了一樣

不過這差別在喇叭系統上有,但我的耳機上聽不太出來



另一方面,定位雖然兩者在喇叭系統上聽起來差不多

但在耳機系統上卻可以分辨出96的表現比DA-10好

96每個聲音都可以有一個很明確的定點,而且彼此間的距離都很精準

相較之下DA-10對每個聲音該有的相對距離就交代的比較隨便


兩者細節的量差不多,但呈現方式不同

可以這麼說,DA-10的細節呈現方式偏向密閉式耳機,每個聲音在空間中有很好的存在感

96的細節比較像開放式耳機,自然的放在那邊,不特別引人注意,但該有的一樣也沒少


除了DAC部分之外,本來也嘗試著要一起聽聽看兩者的耳擴部份

不過或許我手上這些低阻耳機太沒辨識力了

在分別和Auditor的A/B測試中,兩者都只聽得出來動態和解析明顯輸很大

但我還沒能力分出扣去個別在DA部分的差別外,光論耳擴何者比較好...orz


在對前端的處理上,96表現的比DA-10好一點

數位訊號方面,同一首曲目我分別以RME9632的平衡輸出以及PS3的光纖輸出在兩台DAC播放

在PS3鳥鳥轉盤配上鳥鳥數位輸出的荼毒下,96救起來的部分比DA-10多一些

音像的輪廓還算有線條,細節損失的也少一些

電源的部份也是96比較有抵抗力一些,跳過電供直上壁插聲音受傷比較小

但換個方式說也就是DA-10反應前端的能力比96強


整體來說,DA-10的聲音比較有攻擊性、速度快、力道強,比較大而化之

96比較溫吞一點、偏慢,但是對中高頻的詮釋很細膩


我覺得想要大編制古典、交響的可以試試DA-10,小編制或爵士、民謠等的找96

DA-10的動態和低頻可以讓系統聽起來更燒更爽

96在中頻、高頻的細膩表情,則可以傳達更多音樂的情感

流行樂、重拍電子搖滾、ACG兩者各有優點,DA-10的低頻佳聽起來比較high,96則是人聲較有感染力


目前自己是96用在耳機系統上

這裡我想低頻的質要提升到DA-10那樣應該是比較困難

但在不損及其他各方面的前提下,增加低頻量感應該是可以做到的


DA-10則是用在喇叭系統

這邊就難度比較高,訊源本身聲音不夠細膩,要靠後端精進會比較勉強...

目前可能先逃避這部份(汗XD)把心力放在擺位,讓DA-10優秀的三度空間能力得到更好的釋放

2010年2月8日 星期一

Ultrasone HFI-2400


HFI-2400入手到現在大約剛好一個月
目前run+聽了大約200小時以上
紀錄一下這段期間以來對聲音的感覺吧 ^^


嗯,先說結論 XD
個人認為這是隻適合小聲聽、輕鬆賞樂、或甚至把音樂當成背景BGM的耳機
如果想找一隻耐聽沒壓力的耳機,又不希望沒低頻或低頻糊成一團
我想HFI-2400會是不錯的選擇


ps.
這一篇呢,某方面來說算是我和HFI-2400相處的日記
而我在一開始總是很自然的會把他和ED9以及PRO900做音響性的比較
所以,會是先講缺點再講優點 :P


剛開聲的時候我滿驚喜的,因為依我之前在PRO900上的經驗
本來以為一開聲應該也是聲音亂成一團
但2400一開聲表現比PRO900好非常多
聲音滿暖的,但是已經有不錯的分離度,定位也ok


然後依小弟自己目前的習慣,先用小音量連續run了48小時
再以略小於聆聽音量的聲音,每天run約8~10小時持續了兩週
其中也包含了正常聆聽,就這樣和他相處到了現在


其實一開始正常聆聽時,我對HFI-2400是滿失望的
主要是聽慣了PRO900和ED9之後,HFI-2400的解析能力相較之下低落不少
很多用ED9、PRO900時可以自然產生的細節、自然發現的混音後製痕跡
在HFI-2400上都消失了,這讓我非常的不習慣
就算說到人聲,ED9或W11JPN上那清楚的嘴型咬字、口水聲等HFI-2400也無法完整的重現
然後,HFI-2400低頻速度相比於ED9與PRO900算滿慢的
聽起來很溫吞,缺乏攻擊力


這期間我也試過把耳機線換成Oyaide
這一換解析能力大為提升,低頻的速度也快了
所以我"曾經"認為HFI-2400一定要換線
因為當時我認為原廠線又糊又慢


是什麼改變了我呢?


某天拖著疲倦的身心下班回家後
拿起買了一直沒時間看的Newtype,也懶得打開耳擴了,就這樣把HFI-2400插在Mytek 96上
一邊播放著加藤ミリヤ的R&B,一邊看著雜誌
我突然發現,多麼輕鬆舒服的聲音?
連續帶著HFI-2400看了超過1小時的雜誌
音樂就在我的四周,我卻沒有"帶著耳機的感覺"


我誤會了HFI-2400
那種誤會就像是我要用PRO900找尋女毒,用W11JPN享受凶狠低頻一般


於是我打開SPL Auditor,插上HFI-2400
嗯,聲音的線條清晰多了,加藤ミリヤ的咬字口氣強弱分明
高頻多了訊號線那金碧輝煌的光澤,低頻多了耳擴充分驅動後的下沉與punch


但,這些是edition和PRO系列都擁有,而且可以表現的更好的特質


那HFI-2400擁有的是什麼?
是比起ED9和PRO900更為久聽不累的輕鬆聽感,以及厚實有溫度的中頻


久聽不累,如果對一般耳機而言
那可能是聲音暖厚,高頻柔和,低頻收斂,中頻有水份


但是讓HFI-2400不同於這些耳機的,是音場與空間的呈現,以及低頻


或許是開放式的關係?或許是S-Logic和S-Logic Plus的差別?
在HFI-2400上,我才直接從Ultrasone的耳機上感受到了頭中音的消失
整個音場約在聽者的耳朵前延伸到額頭前方,那是很沒有壓力的聽感
就像是從前方傳來的聲音,有那麼點Cross-feed的感覺(當然沒這麼明顯)
但是沒有音場橫寬被壓縮的缺點


那麼低頻呢?
很多強調耐聽的耳機,都犧牲了低頻的量感
HFI-2400依然保持了不錯的低頻量感及還可以的低頻解析
但因為整個聲音和聽者是有距離的,所以這充分的低頻並不會造成壓力
而是自然擴散到耳機所營造的空間中


之前我在Ultrasone耳機聽到的都是那種一聽就讓人印象深刻的聲音
PRO900驚人的低頻、ED9超絕的解析力與各具特色的三頻


HFI-2400與他們相比,三頻上除了更為暖厚外,很難令人驚艷
但是當你想放鬆心情,或著只想把音樂當成背景
HFI-2400是最舒服、最沒有刺激性的聲音


所以這兩週以來,HFI-2400與原廠線直上Mytek 96反而是我聽的最多的組合
(或許也可以說是我才剛開始與HFI-2400的蜜月期吧? XD)
少了豔麗的高頻,少了凶狠的低頻,開著小小的音量
那反而是輕鬆的聲音
平淡,但是有適當的溫度,當作業用音樂看看書、上上網很舒服


目前對於這隻耳機比較不滿意的地方
應該就是之前提過Ultrasone耳機女聲高頻S行會刺的問題
這在HFI-2400上又比PRO900和ED9明顯,不確定是耳機本身的關係,還是run的時數差異所造成?
或許又會開始沒事就run-run他,看500個小時後有沒有什麼改善吧
沒有的話再來想辦法 XD


總結來說,當拿著發燒片去聽三頻、聽解晰定位動態
HFI-2400相比於其他Ultrasone的耳機或許會比較吃虧
但如果想找隻輕鬆聽音樂的耳機,又不希望低頻有缺憾
我得可以試聽看看HFI-2400,若嫌味道太淡解析不足,再加條Oyaide的耳機線
會是值得考慮的選擇之一 :P


ps2.
以上聽感是對比於PRO900、ED9、DJ1PRO等Ultrasone耳機
或許和其他廠牌同價位耳機相比,就會覺得HFI-2400解晰已經不錯,或低頻還是稍多了等等
若有比較過HFI-2400與其他同價位耳機的朋友,歡迎對本文不認同的部份吐槽討論 XD

2010年2月3日 星期三

Ultrasone PRO900-B情報 & 平衡式耳機閒聊

日本已經於1/15發賣的平衡版PRO900,Ultrasone PRO900-B



日幣定價大概是PRO900的1.35倍
製作上是把台灣製造的PRO900運回德國後,改造成平衡版的
所以這個價差我覺得算是滿合理的

訊源當然有平衡是最好的,但以平衡耳機的驅動來說並不一定是必要的

之前Head-fi就有這隻的傳聞,所以有去了解一下平衡耳機的驅動
簡單說一下自己所知的平衡驅動耳機,如有錯誤麻煩各位前輩樂友指正了 <(_ _)>

==========================================================

一般耳機的驅動如同大家所知,一條耳機線3個接點分別是+R,+L,GND
而平衡耳機的驅動則是左右各一條耳機線
6個接點分別是+R,-R,GND_R;+L,-L,GND_L
那在實際驅動上有什麼不同呢?

請大家參考以下網頁中,日本廠商2ndstaff的示意圖以及測量圖表
我簡單的翻一下廠商提供的原理與測試結果
不過請允許小弟無責任一下 ^^;
因為小弟沒有能力證明原廠的對錯,若有什麼問題再麻煩大家提出來討論了 XD
http://www.2ndstaff.com/products/blossom/balanced-headphone-drive.html

平衡驅動有3個優點

1.GND(基準電位)的穩定
一般驅動狀況下擴大機輸出的電流路徑是 : 擴大機=>耳機=>GND
而在現實狀況中,因為這路徑中的電阻不可能為零
所以流入GND的電流所產生之電壓就會造成GND基準電位的變化
(所以說,高阻線對一般的耳機驅動有沒有負面影響呢? :P )

那麼平衡驅動呢?
+R與+L的電流會完全被-R與-L吸收,GND是沒有電流通過的
這也就改善了一般驅動中基準電位不穩定的缺點
進而擁有更好的解析、定位等多種改善

2.串音的改善
一般耳機的串音發生有兩個原因:
a.左右聲道耳機線平行又沒足夠隔離
b.左右聲道共地造成的互相干擾

a應該很直觀,就不贅述
b的話分成兩部份
首先,如果只有一聲道有聲音,假設是L好了
那這L的聲音就會造成耳機的GND產生電壓
而因為左右聲道共地,這時雖然R聲道耳擴的輸出是OV
但因為GND電位有變化,這就會造成R聲道產生了反相的聲音
其次,若定位在中央,兩聲道都有的聲音呢?
左右聲道對GND的影響會一起被加算,造成驅動端與GND的電位差變小
這也就造成音量的減少

而平衡驅動則以左右聲道完全分開驅動去"減少"了串音的現象

原廠以SONY CD900ST為測試對象
一般驅動,在1KHz的串音是-42dB
一般驅動但耳機線左右分離,在1KHz的串音是-54dB
平衡驅動,在1KHz的串音是-84dB

串音的減少除了更精準的定位外,也對音場的還原有幫助

3.Slew Rate的增加
Slew Rate是當一個電壓的方波發生時,達到頂點與回到O的速度
理想應該是O秒內就完成,現實中無法實現
這就造成應該是方波的的卻成梯型、甚至三角波
而平衡驅動因為有正反相的同時驅動
到達相同音量所需的電壓只有非平衡驅動的一半
進而縮短了到達高低電壓所需的時間
提升了Slew Rate,讓耳機擁有更好的動態、各發聲與收音MIC的相對距離等

==========================================================

OK,以上說了一堆,只是要解釋原理上就算訊源非平衡
平衡式驅動耳機還是有它可以發揮的地方
不過我想耳擴耳機都平衡的用家,應該很難忍住不把訊源也平衡吧? XD

相對於市面上許多平衡的訊源,平衡耳擴的選擇卻相對不多
我想這是除了價錢外,目前平衡式耳機驅動系統最大的問題

以小弟自己來說,目前系統去驅動PRO900,我己經算是大致滿意

若入手PRO900-B,因目前SPL沒出平衡式耳擴,我勢必買其他家的耳擴來驅動
耳擴不同,和我整套的訊源線材也不一定搭配
很害怕音響性確實大幅提升,但是個性上卻非我現在已經喜歡的聲音...orz

我想平衡式驅動應該是未來有可能的趨勢之一(廠商有賺頭...)
希望更多耳擴廠商能夠以更快的速度投入這個市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