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華山看LiSA的台灣公演,所以到旁邊的三創晃了一下。
逛到一半,我就只有兩個字的感想:
噁心。
這個地方號稱台北秋葉原。
但是他的主導者要嘛就是不了解秋葉原,要嘛就是明明知道蓋出來的東西沒有秋葉原的味,但還是硬要用上秋葉原這三個字。
秋葉原從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東京主要的黑市之一、漸漸變成現在全世界最大的電器街、萌街。
常去秋葉原的人,很多是具有目的性、以及計畫性的。
看看秋葉原那些商店,電器店、電腦零組件、動漫店、乃至各種冷門的次文化專門店。
店裡的擺設首先要求在有限空間中擺放最多(或著難以取代的)商品、其次是讓客人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然後各種各樣詳細的實際試用(連成人漫畫都有試讀的樣品),接著才是讓商品看起來吸引人。
因為常去秋葉原的人,在到達秋葉原之前,對於自己要買甚麼東西、口袋名單是那些、到現場看實物、比較是要確認甚麼等等,心裡都已經有了一個清單和計畫。
理系的秋葉原,文系的神保町,藝術系的上野公園。
在秋葉原頻繁出沒的我們,購物也是這種理系風格。
三創呢?
那是讓一個人也好、情侶朋友也好、家族也好,到那閒逛殺時間、看到有啥吸引人或討人喜愛的東西就試試玩玩、決定要不要買的地方。
所以他們把空間布置得很漂亮、把商品擺放照射的很漂亮。
這樣很誠品的空間沒甚麼不好。
但是他和秋葉原哪裡像了?
他有秋葉原的精神嗎?
他是那些常跑秋葉原的人眼中的秋葉原嗎?
但他又要用秋葉原這三個字去吸客集財。
普通人可能覺得無所謂,但至少像我這種對秋葉原有一定情感的人,看著這樣很不秋葉原的東西卻拿著秋葉原這三個字招搖撞騙。
就是只有一個感想:
噁心。
嘛,不過至少吃得好像還不錯,這樣以後在華山看Live前有比較多吃的選擇啦 XD
對秋葉原的歷史有興趣的,建議可以看看這兩本書。
回覆刪除"秋葉原は今",以及 "アキバをプロデュース 再開発プロジェクト5年間の軌跡"
他們的特色就是兩本書都是不從宅宅的視點,而是從當地的商家住戶、乃至都市更新計畫的角度去描寫秋葉原的歷史以及變化。
滿有趣的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