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Audio/Video/Computer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Audio/Video/Computer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8月8日 星期二

STAX SRM-T8000, 以及從耳機系統無限期活動休止(卒業?)的一些心得

耳機成為自己的興趣約9年多
時間很短,但回過頭去想想,也遇到不少喜愛的聲音、讓我享受不同的音樂

這幾天聽著STAX SRM-T8000和SR-009,覺得短時間內不會再有耳機系統的更新了
(雖然說明年的STAX創立80周年,官方已經有預告希望推出新產品...XD)
所以想在無限期活動休止(卒業?)前,聊聊自己有感情的幾隻耳機

不是甚麼金耳朵、然後其實也已經約3年沒有花心思好好聽聽新出現的耳機系統
所以就是很單純的閒聊這樣 :)

聊聊目前在我心目中文武雙全的SRM-T8000與SR-008
聊聊這些年來讓我忘不了的聲音: PRO900、W11JPN、ED9
聊聊我一路上一邊追求著音響的喜悅、一邊追求著更感動我的水樹大人的音樂

STAX SRM-T8000

先聊聊這台新的STAX耳擴吧



上周二進門之後也才1周,所以簡單聊聊相處到目前的感覺
我只擁有過官方擴,所以比較的對象就單純是727A以及007tA

第一印象
T8000同時擁有了727A的透明、快速、以及凝聚,和007tA帶有渲染力的中高頻
除了嘗試著去兼備727A和007tA的優點外
T8000讓我感受到最大的不同就是低頻和大音量的表現

低頻不只快速,並且飽滿還帶有足夠的punch...
這是我不曾在727A或007tA上體驗過的低頻

而開到大音量時的音響性能完全不受影響
有層次的細節、俐落的形體、分離度等等
不會因為音量開大就讓聲音變得混亂吵雜

這兩項改善一起呈現出來的結果...就是聽爽歌非常的爽!

而連聽爽歌都可以聽得很爽的STAX,對我而言目前就是聽什麼音樂都可以滿意的聲音了 :)

這幾天帶著耳機
從Accardo的Paganini,聽到大阪的PassCode
從太陽一般發著光熱的水樹奈々,聽到像是在黑暗之中發出一絲光芒的藍井エイル
目前這套系統給我的感覺就是,不論聽我喜歡的哪一種音樂,都可以沉迷的聽很久

不會像之前那樣覺得
「這張行星組曲如果用T1聽的話...」
「這張PassCode如果用ED9聽的話...」
等等這一類的缺憾

一直以來,STAX靜電耳機的優點和特色就在那
但是T8000和009的組合,是在保留STAX靜電的性能優點和自家音樂性之外
也能營造出讓我帶著耳機聽Electronicore、Loud Rock時
會有衝動想要找人來起飛衝浪、開圈衝撞的氣氛 XD

以上比較多著重在STAX官配以前做不到的事情
但其實這套系統也有把一些STAX一直以來就做得很好的事情,做得更好

更透明
更有餘裕又細膩的人聲與中、高頻樂器
更豐富的層次

挑一張喜歡的椅子,點一盞色溫3000K的溫暖黃光燈,帶起耳機
然後播放三盲鼠的爵士鋼琴錄音。

美好的夜晚 :)

一套能文能武的靜電系統。

ULTRASONE PRO900

我一開始是從耳道開始的
但真正讓我覺得自己喜歡上一隻耳機、而不只是把耳機當做聽音樂的工具、收藏的玩具的
那就是PRO900吧

PRO900是一隻非常有特色的耳機
不論經過長時間的run、還是經過各種搭配處理之後
它能表現出如何清亮的高音、磁性(加強echo?)的人聲、特殊(怪異?)的音場
這隻耳機最吸引我的,還是低頻

它的低頻量感非常豐富,似乎一球一球般的結實、但又富有包圍感
這樣的低頻,幾乎不論聽甚麼歌曲,都會讓低音變成主角
加上它的中頻後縮,聽流行樂會想把音量拉大去感受人聲的演唱
這音量下的電子鼓聲,常常已經是頭殼都可以感受到震動的海量低頻
那種爽度喔...真的是PRO900特有的刺激!

其實如果刻意去聽PRO900的人聲,會發現它的細節也很豐富
主唱明明離你有一段距離、但卻像是可以看到她的唇齒變化,甚至之中的氣、水之聲一般
加上那種似有若無般像是加強了echo、顫音的每句歌詞句尾
其實這隻耳機的中頻雖然後縮,但人聲也有它自己獨一無二的魅力

這隻耳機從2009年一直陪伴我至今,其中自己進進出出過數隻價格比PRO900昂貴的耳機
但PRO900一直是我幾乎每周都會拿出來戴在頭上、聽著音樂的耳機

(途中我曾經因為已經有幾隻當時旗艦而下定決心賣出PRO900...)
(但不到一周我就後悔從買家那把自己的PRO900買回來了 XD)

改善配戴舒適感的PRO900i出來之後,我頭上戴著的也變成新的PRO900i了
但是自己原本那隻耳罩外殼滿是刮痕的PRO900,現在也躺在我的防潮箱中

因為這算是我耳機興趣真正的起點吧!
對這隻耳機本身已經有了感情,捨不得讓他離開我了 :)

オーディオテクニカ ATH-W11JPN

只有在數個場合短暫聽過L3000,但曾經擁有W2002套裝
不過,我最喜歡的鐵三角耳機是W11JPN

充滿水分與氣音的女聲、像是在你耳朵旁唱著歌一般的親近
可以清新甜蜜也可以慵懶昏黃
展現各種面貌的女性魅力

老鐵味

女毒

ULTRASONE Edition 9

充滿了令人興奮的音響性、也充滿了令人興奮的音樂性
一隻冷聲但是又令人非常興奮的耳機

三頻都很有特色
高頻清亮到帶著金屬光澤、人聲細節片佈、低音緊密札實
音樂到了耳朵裡,覺得各種樂器、每個聲音都令人想要特別注意
但整體平衡起來的音樂又不會零散沒有統一感
而是在ED9那散發出冷光一般的快速節奏上有序的疾馳

可惜的是W11JPN和ED9這兩隻老耳機的配戴舒適度都不太好
所以最後我就沒有把他們留下來了(淚

關於動態範圍被壓縮到毫無人性的那些音樂

這些年來,關於耳機
最多人曾經和我交流過的話題分別是,STAX、ULTRASONE、以及水樹奈々

耳機和音響變成興趣之後,除了永遠有那個想擁有又得不到的聲音之外
另一個苦痛(?XD)就是那些自己一直以來喜歡的流行音樂或アニソン
歌曲卻動態壓縮到毫無起伏、一昧大聲...

系統升級後,這些音樂聽起來依舊是那樣的擁擠、沉悶、吵雜
甚至系統升級這些音樂反而令人更聽不下去 XD

曾經有一段時期,這讓我聽的音樂有些改變,越來越少去聽自己本來喜歡的那些流行歌曲
但我後來發現好的音響性能帶來的感動和刺激,那是另一種不同的享受
這些喜悅,無法取代我本來喜歡的那些音樂
於是我嘗試著要找尋解決方案
讓我在自己喜歡、卻又被大幅動態壓縮的音樂上,也能夠享受到音響的樂趣

所以自己這些年來在購買任何系統前,不論是耳機或喇叭
都會嘗試拿幾張動態範圍被壓縮到慘絕人寰、但我又愛到不行的水樹大人的歌曲去試聽

自己試聽下來、擁有過的經驗
我覺得音量的上限、下限、範圍都已經被鎖死
而能讓這些音樂變得更活生、更有起伏的,在於動態的細膩度和反應速度

舉例來說原本一首應該音量是從20到80的歌,卻被壓縮到音量只剩從50到80了

那假設A系統動態的細膩度、反應速度只能表現0.1的音量差距
(60 > 60.1 > 60.2 > etc...)

但是B系統動態的細膩度、反應速度可以表現到0.005的音量差距
(60 > 60.005 > 60.010 > etc...)

這種狀況下,面對那些動態壓縮慘烈的音樂
B可以表現出比A更多的起伏、甚至更多分離度、讓音場裡面各種聲音更明確清晰

所以我一直在找尋動態細膩、反應快速的系統,最後來到了STAX這裡

除了STAX之外,以前聽過的耳機中我覺得Beyerdynamic T1應該也是這樣
不只可以享受好的錄音後製、也可以享受不好的錄音後製的作品的耳機

可惜自己沒有能力再養一套T1了...orz
算是我的一個遺憾吧

也因為這樣子的經驗,我對那些會在機內自己做數位升頻的DAC並不排斥
甚至是說雖然不少人會認為多隻香爐多隻鬼
但如果有那種系統升級之後,錄音後製不好的音樂反而更難入耳的狀況
我倒覺得這類DAC、DDC是一個可以嘗試去聽聽看的解決方案

而針對這些動態範圍被壓縮到音樂沉悶、擁擠的作品
除了上面所說動態的細膩度、反應速度之外
我的經驗是安靜漆黑的背景,也能夠有所幫助

這方面當然訊源、擴大機是可以去注重的部分,但其實聆聽環境的改善也很重要

最基礎的就是例如電風扇啊、空調、或著常駐開機的電腦等等
試著去降低這些環境底噪製造者發出的噪音
也就會讓這類型動態範圍被壓縮的作品,聽起來不那麼沉悶擁擠

祝所有喜歡水樹大人的歌曲、喜歡各種音樂但被動態壓縮、同時也喜歡Audio的愛好者們
能夠自己在喜歡的音樂上,享受到Audio系統升級的音響喜悅

番外篇,ULTRASONE Edition 8

其實除了SR-009和PRO900之外,我手邊還另外有留一隻耳機,ED8

當時是想要找一隻耳機接PS VITA和3DS玩遊戲時可以有好一點的聲音
試來試去覺得比起耳道(客製化的沒試過),ED8這隻耳罩就算接在小小掌機的耳機孔上
還是能表現出不少耳罩才擁有的優點,聲音比起耳道式更令我喜歡

如果也有人和我一樣有這種比較特殊的需求
建議除了耳道式之外,也可以聽聽這隻容易出好聲的小耳罩 :)

2016年11月20日 星期日

2016.11.20 ヲタ部屋

紀錄一下自己目前的房間

平常一進門長這樣
L1216445

從另一個角度看
L1216534

玄關,同時拿來當置物空間
也放了隻看門狗,最兇最惡的Q比犬 XD
L1216446

L1216448

平常使用電腦的書桌模式
Cherry黑軸、SteelSeries KINZU、Herman Miller Sayl Chair、BenQ SW2700PT
L1216479

L1216480

看動畫日劇、電影球賽、打電動時的劇院模式
L1216441

L1216437

家機現在幾乎都在玩PS4,偶爾用PS3玩那些SEGA老遊戲的複刻HD版,Wii U買來只玩了Bayonetta 2
其實也想買一台Xbox One把這世代的家機收完,但是想玩的遊戲一款都沒有....XDrz
Audio系統很有沒更動了,現在這套用得很滿意
Penaudio Cenya + Ayre AX-7e、STAX SR-009 + STAX SRM-727II、North Star Design USB DAC32、PS Audio PPP
L1216518

L1216451

L1216521

L1216512

玩PS Vita、3DSLL、PS VR的時候搭Ultrasone ED8
L1212395

左右兩面牆長這樣:
L1216504

L1216505

衣服掛牆上節省空間
L1216450

L1216506

床,今年到目前為止都沒有拿出厚棉被蓋的機會 XDD
L1216507

拍立得告示板,我身為偶像ヲタ的各種回憶
坐在椅子上看到這些拍,都會想起當時在這些現場玩得多麼開心愉快
L1216522

另一張桌子,還有好多拍立得和生寫真沒整理完@@
L1216531

フィギュア
L1216509

L1216501

L1216489

L1216500

其他隨便拍拍
L1216532

L1216525

L1216528

L1216529

L1216543

L1216538

2016年2月13日 星期六

ULTRASONE PRO900i

.

本來以為應該好幾年不會再買耳機了
想不到自己最後留的三隻耳機之中的PRO900出了新版
而且聲音完全沒變,只把頭帶改成Signature系列的設計用料來改善配戴舒適度
看到這消息並且確認台灣已經進貨後就直接帶了一隻回家

PRO900是我進進出出數隻耳機之後,唯一留下的密閉式大耳罩
和他相處了6年多,也曾經一度把他賣出
但是沒幾天就向我的買家把他再買了回來 XD

關於PRO900的聲音這些年來國內外都有許多評論,這裡也就不再敘述了
唯一想補充的是PRO900的人聲雖然比較後退
但經過適度run-in之後,人聲位置的後退雖然不變,比起充滿個性的高、低頻也相對不突出
但是隨著低頻的結實收斂以及高頻保持明亮但減低刺激
人聲的各種細節表現能力以這個價位帶的耳機來說也是很足夠、很有競爭力的

好多年沒買新的PRO系列耳機了,整個包裝的設計也改變了不少
(PRO900i據我所知是PRO900的第二次改版,之前還有一次只改變附屬品的耳機線)
.

DSCN8684

.

DSCN8687

DSCN8688

打開包裝,這次的攜帶盒並沒有改變
我很滿意PRO900的攜帶盒
大小適中可以放進包包,能夠保護耳機本體又不用擔心攜帶盒外表受傷
老實說我希望ED8也有一個這樣的攜帶盒而不只是一個軟質的皮袋啊 XD
.

耳機線從原本的3M大頭長線加上大轉小的轉接頭,變成一條小頭短線加上一條大頭長捲線
(這應該就是上一次改版的內容)
而附屬的CD變成下載形式,產品型錄的設計也有些改變
DSCN8712

DSCN8713

耳機本體,最令人注目的當然是新的頭帶
新品的頭帶外觀質感非常優秀,希望長久使用也是屬於能夠輕鬆保持狀態的類型
DSCN8726

DSCN8728

和初版的PRO900比一比
我原先使用了6年多的初版頭帶緩衝棉已經完全垮光了
本來想買新的耳罩和頭帶緩衝棉,出了新的PRO900i就省了這筆直接買新耳機了(咦!?w
DSCN8714

其實除了頭帶之外,這次的新版和初版相比起來,還有以下改變:
* S-LOGIC plus的標示從印刷變成了立體的浮刻
* 左右耳罩的L、R標示,除了印刷之外也增加了點字
* 頭帶內側除了原本的MADE IN TAIWAN貼紙,也增加了耳機序號、PRO900的標示
DSCN8721

DSCN8718

DSCN8719

看的出其實這次PRO900i的改版多多少少有比初版增加一些製造成本,但售價並沒有改變
(也考慮到這隻耳機在台灣製造,以及這幾年的歐元台幣匯率變化)
感覺比起ED系列的改版,PRO系列改版在售價上是有誠意在做一些努力的

最重要的配戴舒適度
其實PRO900本來對頭頂就沒有非常大的壓迫感
這次改版之後以我自己而言,就算帶起他打電動連續5、6個小時,頭部也不會有甚麼感覺了
在這方面我已經完全滿意

而在壓耳這部分和初版感覺不出太大的差別
帶久的話對於我這種眼鏡族來說還是會不舒服

整體來說,對於這次的PRO900i我非常滿意
這是一隻聲音上我無法割捨的耳機
而在外觀設計、質感和配戴舒適度都向上提升的改版同時,也感受到維持相同售價的誠意

相信他也可以陪伴我一段很長久的時間,和我一起聽著那些我喜歡用PRO900去聽的音樂 ^_^

2014年7月31日 星期四

時代是課金

ソニー、'14年1Q決算発表 - ゲームや映画好調で増収もスマホ販売は苦戦  - Phile-web

SONY決算發表,今年1Q比去年好

主要的成長來自於PS4等主的遊戲與網路事業部,以及電影部門,而手機部門大幅惡化
電視與音響部門也有一定的成長,但是電視的販賣台數沒有達成預期目標

而關於手機部門為了減低風險,之後的策略不會是在於追求規模而是獲利能力,簡單來說就是會精簡產品線和每年推出的商品數

遊戲部門的話,除了硬體主機和遊戲的銷售,課金方面的收益也是主要獲益來源
搭配上昨天公布的日本上半年CD市場現狀中Love Live的大勝利

果然,時代就是販賣服務和軟體來課金呀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