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3日 星期四

アニメイト Animate 台北西門旗艦店


今天交完簽證資料後,也到了アニメイト新開的台北旗艦店


空間滿大的,1樓前面就是之前的3樓,中日文漫畫、雜誌、小說、畫冊


而最令人感興趣的是新區塊的らしんばん(指南針)
這家連鎖店的本店位於池袋,也開在アニメイト本店旁邊
之前寫購物心得時也介紹過他的中古品價錢非常漂亮http://www.wretch.cc/blog/bfh/5046055
想不到這次跟著アニメイト台北旗艦店的開店,他也進駐台灣了!


裡面販賣的有中古同人本和CD,價格是很值得來挖寶的一律台幣100元
本我很久沒碰了,倒是CD區讓我逛到了3片桃井的單曲和Radio,一片100當然非常開心的買下了



圖中下方就是新開幕送的滑鼠墊,品質的話就是贈品品質,請不要有過度的期待 XD
而非常令人開心的是,3張CD中居然有2張是未開封新品!
100元台幣真是太划算了...


下次再進貨的時間是5月底~6月初,我會再回店去挖寶的...


B1就是之前的4樓,週邊區
多的區域則是ACOS的COS物品專賣區,有衣服寫著歡迎試穿
用途應該是讓用家確認尺寸的吧?


總的來說環境比之前更好,空間大又不用爬樓梯,逛起來很舒適
(不過是說像日本那樣好幾層,爬起樓梯一層層逛雖然累但別有一種滋味啦)
基本上らしんばん進新貨我會刻意過去,或是有到西門町也會走進去逛逛 ^^

另外也順手拍了已經過了賞味期限(?XD)的K-ON看板

2010年5月12日 星期三

打工簽證的申請繳交了

今天早上到交流協會把自己申請打工簽證的資料繳交了
接下來就是希望一切順利,能夠錄取了!

好久沒有這種交考卷等放榜的心情
今天在交流協會排隊時老實說有點給他緊張 XD
工作已經先辭掉,希望這次的申請能夠順利錄取呀

接下來就要趕快確定房子囉,把有興趣的物件看一看
下週就要找房仲談了
確定了入住的時間後,也才可以趕快訂出發的機票

東京,等著我吧! ^_^

2010年5月7日 星期五

バッカーノ! The Rolling Bootlegs 讀後感(劇情洩漏有)



在禁酒年代的紐約...
圍繞著喝了就長生不老之酒,古代的煉金術士、可愛的變裝鴛鴦大盜、黑幫家族、人造生命體
看似不相關的眾人,在數不清的巧合下點燃驚翻天覆地的壯大結局


BACCANO,接觸這篇作品是從動畫開始
要說的話,動畫版是屬於那種讓我覺得"原作一定很好看!"的作品吧 XD
動畫版在短短13話中,企圖以多線、時空交錯的方式放入大量的小說劇情
雖然作畫、配音、配樂、演出都是高水準,但是對我來說要消化劇情還是有些吃力
不過小說因為以年代區分,時間基本上也算是單向式的進行,閱讀起來非常緊湊卻易懂


這是部標準的群像劇
眾多的角色、看似不相關的展開,卻在最後一起引爆了讓讀者頭皮發麻的高潮
故事前段煉金術士、鴛鴦大盜、紐約兩大黑幫家族這三者間似乎毫無關聯
在自己的故事中散發著各自引人入勝的神秘陰森、詼諧逗趣、兇殘鬥爭
中段後,作者漸漸開始給了讀者們故事全貌的拚圖圖片,讓我們一點點去拚湊、期待
最後又以意想不到的巧合帶出爽朗痛快的結局,一路的鋪陳讓人忍不住一口氣讀完


因為角色太多了,這也只是作者成田良悟的第一部出道作品
所以在角色的刻劃上終究無法像天龍八部那般經典的群像劇面面俱到
但是變裝鴛鴦大盜兩人的Isaac和Miria依舊是充滿魅力
超樂觀又有些(非常?)呆的兩人,雖然身為盜賊卻只可愛善良的令人發笑
老是偷些不著邊際的東西沾沾自喜,為了偷了小朋友的食物而有罪惡感
動畫版中小野坂昌也和あおきさやか更是把這對鴛鴦大盜表演的唯妙唯肖,討人喜愛
在豪華的配音陣容中成為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兩人


手頭上目前還有1931鈍行篇和疾行篇兩本原著小說
希望能在到日本前也先把他們讀完吧 ^^


ps.天龍八部之前一直是我心中群像劇的第一名,但是最近深深被成田良悟的另一部作品デュラララ!!所感動
   希望デュラララ!!能有個完美的結局,超越天龍八部在我心中的地位 :P

離職了,開始準備到日本的生活

我很感謝自己有機會到這個公司工作。
我存了一筆錢,讓我有機會之後到日本生活好一陣子。
我更確定自己生命中追求的是什麼,不需要隨波逐流的又是什麼。
我認識了一群好棒的朋友,見識到了很多厲害的人(從各種意義來說 ^^)


接下來,下禮拜申請打工簽證,開始找在東京要住的房子,計畫在日本的生活和旅遊計畫等等
一直到明年櫻花開完時,這段在日本的時間,相信會是有點忙碌、但非常充實又幸福的一年。


讓我把這段生活紀錄在這,如同當時在台中做研究生那兩年一般
成為自己一輩子都會感到快樂的珍貴回憶 ^_______^

2010年4月14日 星期三

Oyaide TUNAMI GPX-R,MIT Shotgun AC1,Leemee CSPC12iG

因為我自己之後會出國一段時間,正打算拿DA10當一體機作為帶出國的耳機系統
(交換式電源吃90V~240V的電源輸入整個就是很方便)
這次以DA10當做DAC+耳擴的一體機聽了三條電源線
分別是Oyaide TUNAMI GPX-R,MIT Shotgun AC1,Leemee CSPC12iG

數位輸入是RME9632平衡,壁插是Oyaide R1
耳機以Ultrasone ED9為主,某些曲目有用到ATH-W2002或Ultrasone PRO900

整體的走向方面
Oyaide TUNAMI GPX-R最大的特色還是中高頻的甜味
高頻有足夠的亮度卻不刮耳,人聲清亮而且凝聚力不錯
聽慣了Mytek 96 + Auditor的系統後,基本上我會覺得PRO900直上DA10的人聲是一場災難,又遠又散
但如果電源線是GPX-R的話就可以凝聚很多,不過配Ultrasone會有齒、氣音跑出來,配W2002沒這問題
低頻方面收的很快,個人是覺得太快了,尾巴都不見了@@
覺得系統低頻太氾濫、中高頻偏暗、缺乏情感的人可以試試這條線

MIT Shotgun AC1
厚聲但是中頻、低頻該有的解析和細節也不馬虎
低頻有量也有質,下潛、在空間中自然的擴散都不錯
中頻柔柔順順的,最大的優點是能讓難聽的錄音或後製變好聽
換上這條線後系統中毛燥的聲音沒了、刺耳的聲音也沒了
如果對系統低頻不滿意,或是和我一樣常常聽一些錄音後製不佳的流行樂、ACG
滿建議這條線的

Leemee CSPC12iG
力道很猛的一條線,換上這條線好像系統的聲音都變大了一樣
速度很快,動態優秀,音場開闊,低頻也頗強勁
音響性很好的一條線,但是前端的問題他也不放過...
聽發燒片可以很爽,拿來抓對廝殺大部分項目都可以拿到很高的分數
但是聽某些流行樂或ACG那種刺耳的齒、氣音,乾扁的人聲,悶成一團的樂隊
他也都原封不動的送給你 XD
個人覺得算是滿中性音響性又不錯的一條線,但最好不要期待換上他之後可以美化系統的聲音

聽完一輪後我會帶出去搭配的電源線是MIT Shotgun AC1
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可以美化很多系統乃至音源的不足之處

不過這三條線我也試過拿來插喇叭系統的綜擴
MIT Shotgun AC1一個字就是糊,可能搭配上自己的喇叭整個聲音實在厚到受不了
Leemee CSPC12iG就是中規中矩的,而最喜歡的是Oyaide TUNAMI GPX-R
細節、音場、動態、定位、管樂的亮度、弦樂的情感等等,都很令人滿意
就我自己的系統來說,我覺得他最適合的位置是插在後級、綜擴、或排插電供上
(不過目前還是插在訊源Mytek 96上就是了,主要原因是這樣的96直推W2002那人聲讓我聽過拔不下來)

2010年3月21日 星期日

[REPO] May'n BIGWAAAAAVE!! ASIA TOUR 2010 in Taipei

部活終了。
燃,萌,爽,感動。

部長的現場力又有明顯的進化,太強了...
第一次在台灣燒UO燒的這麼爽,燃歌太多了!
我要當終身部員!

一開始公布沒有劃位時
我和要去看的友人就決定直接買A區,然後最後進場,站最後面正中央
一方面3個加起來快90歲的老傢伙,愛有點不夠無法在台灣夜排(...XDrz)
另一方面以前看演唱會的經驗,這種場地通常正中央的音響效果最好

出發前聽說了周邊沒賣毛巾,所以自己帶了毛巾去,不過是水樹的(遮臉)
到達會場大概17:00
先拿了A區47x號的號碼牌後,又買了UO、UP(pink),就先去吃飯準備部活的能量
大約在6點多,B區已經進的差不多後我和友人們便帶著興奮的心情進場啦!

19:00漸漸逼近,雖然部長還沒出現,但已經有部員開始燒UO了 wwww

(曲順我不記得了,不過聽說和香港一樣,就讓我借用香港的歌單聊吧 XD)

一開場第一首,就是Welcome To My Fanclub's Night! ~Styles ver~第2首又是ノーザンクロス開幕就神曲combo,實在是太過癮了...
身為女王派,這開場實在是太燃啦!

兩首唱完後,部長和大家打了招呼,並問了大家Are you Ready?
沒錯,就是Get Ready!這首和部長一起跳Disco跳的很開心,完全就是部活的fu~ wwww

第4首是インフィニティ
沒特別印象所以跳過(炸)

接下來是pink monsoon,滿場粉紅真是壯觀!
然後我覺得音響還不錯,可能是位置的關係吧?
低頻很猛,之後的抒情歌,部長的聲音也很ok
我穿卡其短褲明顯可以感覺褲腳在震,然後心臟也是跟著節奏在震動
超爽 XD

YOUR ROCK也是低頻震的很爽,隨後是兩首抒情歌連發

Deep Breathing開場全場熄燈後,白色的燈光打在部長身上
太~正~啦!

接著就是神曲ダイアモンドクレバス聽了這首後,我確定我愛上部長了
這小女孩太強太上進了,我要當終身部員!
可以很明顯聽到部長的進步,很多之前live做不到的尾音表情、細節,今晚都做得很細膩
這是苦練歌唱基本功肺活量之後所展現的成果
不長的時間內進步這麼多,完全可以感受到年輕的部長對歌唱和表演所付出的努力!
非常感動

M-Revolution
換衣服後第一首,也沒特別印象故跳過 XD

What'bout my star?,又是一首女王的神曲
一聽到開場的咚滋咚滋就知道又要折UO啦 wwww

パラノイア
算一算少了兩隻UO所以沒燒...orz

XYZStyles專輯原創歌曲中和h@eme! h@eyou!並列最愛的兩首
(可惜沒唱h@eme! h@eyou! >"<)
也是部長帶動唱的部活時間,玩的很開心
然後開唱前有舞蹈教學
"にゃにゃにゃにゃにゃにゃ~"太萌啦...orz
有部員超棒的請部長再教一次,真是GJ,讓我們多聽到了一次貓部長 wwww

キミシニタモウコトナカレ
UO不夠沒燒的另一首 XD
但是打PPPH打的很爽

オベリスク
嗯,pass XDD

ユニバーサル・バニー限界!限界!限界!限界!
編曲真是神,留白之後堆砌高潮
喊限界喊的很爽 XD

射手座☆午後九時Don't be late台灣全島都飛起來了!
神曲還有什麼好說,該燒的UO死命燒,該打的call死命打,該飛的地方死命跳呀!

アンコール後第一曲,ライオン~May'n ver~最後一根UO就獻給你了!
部長也是火力全開,把喉嚨豁出去了,燃!

May'n☆Space
部活時間第3彈,咕嚕咕嚕! XD
這首其實我本來沒有很愛,因為特喜歡專輯中第2首キスを頂戴所以聽的時候常常跳過這首(遮臉)
但是經過今天後就不會啦!
因為只要聽到就會想到部長和我們一起咕嚕咕嚕,還稱讚我們跳的很好 XD

Heart&Soul
最後一首歌,開心的時間總是過的特別快
2個小時真的是意猶未盡,希望多出幾張專輯後,可以和某前輩一樣live 4個小時
讓部長和我們部員們一起完全然燒!

==
後記

其實在看這場演唱會前,我是女王派>部長派的
但是這場演唱會後,我把部長也放到了我可能會追一輩子的名單
我相信有一天,部長在我心中能超過女王的
因為憧憬安室奈美惠而唱歌跳舞的部長,在這短短1年多內真的進步了很多
唱歌、跳舞、MC、表演中和台下互動的能力等等
實在都強了好多,尤其在今天這種沒有band、很容易乾掉的演唱會中
幾乎全場都把觀眾的情緒掌握的很好
我想今天去看的大家,可能都是另一個アニソン新歌姬成長過程的見證人 ^^

音響的問題
建議真的很在意的人,如果衝前排神席一定要帶耳塞
或是像我一樣鎖定會場距離1/3~2/1的正中央位置,會讓音響的聽感好非常多
終究這種小型live不可能讓前排觀眾和喇叭有足夠的距離
在最後列也必須有足夠音壓的的狀況下,音響很難照顧到所有聆聽位置
但是也正因為是小型live,我排在A區最後也是比武道館那種場地ARENA的1x列更接近歌手呀!
在台灣看live最大的好處就是這個吧,因為觀眾少場地小,一點點小錢就可以靠很近
去日本看的話,上日亞拍標票都不一定有機會可以像台灣這麼近

最後希望部長一定要再來喔!
相信下次台灣會有更多部員的!

2010年2月16日 星期二

Mytek Stereo96 DAC & LAVRY DA10





趁著過年的機會,把整個系統給重新審視一遍

第一步就是希望更了解目前手上的兩台訊源 ^^


這次分別在喇叭系統和耳機系統上聽兩台DAC

兩個系統的配置是這樣:http://www.wretch.cc/blog/bfh/14948111

在個別系統上都用個別的線材


先說結論中個人認為最關鍵的部份

DA-10有較佳的低頻、動態、音場

96有細膩不少的中、高頻表現


首先在三頻方面


DA-10高頻有更"突出"的細節,整體的聽感比96更明亮、刺激

不過DA-10的高頻有種放不開的感覺,小提琴的琴弦比較硬

以魔鬼的顫音來說

96所表現出的Paganini是炫技程度讓聽者喘不過氣,但演奏者自己氣定神閑、自戀的享受

不過DA-10聽起來則是連演奏者也很緊張,小心翼翼不要出錯

希伯來的遺產中,小提琴如歌如泣的情感也是在96上表現比DA-10豐富很多


中頻方面兩者的位置、量感都差不多

不過96在人聲的刻劃上比DA-10更為細膩

就算是電子搖滾的快歌如May'n的Welcome To My FanClub's Night! -Styles ver.-

DA-10表現出來的歌聲是每個咬字都很用力,比較有攻擊性的聲音

但96對每個口氣的輕重、氣息的應用等交代的清清楚楚

彷彿可以看見歌者唱歌時的臉部表情一般,感染力很強


低頻DA-10的量明顯比較多,兩者力道差不多

但DA-10那種低頻能量自然擴散到空間中的表現比96好,包圍感佳

相較之下96的低頻就還是明顯由單體發出來的聲音,沒肉、也缺乏空間資訊

尤其是對付到在龐大空間中的錄音,如粉墨是夢、炎黃第一鼓等

DA-10可以把低頻的殘響,乃至是空氣震動的感覺都描繪的比96真實很多


DA-10的動態比96犀利不少,整體的速度也比96更快

搭配上良好的低頻,在管弦樂齊奏時描繪大場面的能力比96優秀不少

氣勢輝煌、副震撼力


音場方面,橫寬兩者差不多

但是DA-10有很不錯的三度空間重現能力

舞台前方的聲音能前傾結像在喇叭前相當的距離,音場深處的細節也不馬虎

相較之下96的音場深度就是被壓縮過了一樣

不過這差別在喇叭系統上有,但我的耳機上聽不太出來



另一方面,定位雖然兩者在喇叭系統上聽起來差不多

但在耳機系統上卻可以分辨出96的表現比DA-10好

96每個聲音都可以有一個很明確的定點,而且彼此間的距離都很精準

相較之下DA-10對每個聲音該有的相對距離就交代的比較隨便


兩者細節的量差不多,但呈現方式不同

可以這麼說,DA-10的細節呈現方式偏向密閉式耳機,每個聲音在空間中有很好的存在感

96的細節比較像開放式耳機,自然的放在那邊,不特別引人注意,但該有的一樣也沒少


除了DAC部分之外,本來也嘗試著要一起聽聽看兩者的耳擴部份

不過或許我手上這些低阻耳機太沒辨識力了

在分別和Auditor的A/B測試中,兩者都只聽得出來動態和解析明顯輸很大

但我還沒能力分出扣去個別在DA部分的差別外,光論耳擴何者比較好...orz


在對前端的處理上,96表現的比DA-10好一點

數位訊號方面,同一首曲目我分別以RME9632的平衡輸出以及PS3的光纖輸出在兩台DAC播放

在PS3鳥鳥轉盤配上鳥鳥數位輸出的荼毒下,96救起來的部分比DA-10多一些

音像的輪廓還算有線條,細節損失的也少一些

電源的部份也是96比較有抵抗力一些,跳過電供直上壁插聲音受傷比較小

但換個方式說也就是DA-10反應前端的能力比96強


整體來說,DA-10的聲音比較有攻擊性、速度快、力道強,比較大而化之

96比較溫吞一點、偏慢,但是對中高頻的詮釋很細膩


我覺得想要大編制古典、交響的可以試試DA-10,小編制或爵士、民謠等的找96

DA-10的動態和低頻可以讓系統聽起來更燒更爽

96在中頻、高頻的細膩表情,則可以傳達更多音樂的情感

流行樂、重拍電子搖滾、ACG兩者各有優點,DA-10的低頻佳聽起來比較high,96則是人聲較有感染力


目前自己是96用在耳機系統上

這裡我想低頻的質要提升到DA-10那樣應該是比較困難

但在不損及其他各方面的前提下,增加低頻量感應該是可以做到的


DA-10則是用在喇叭系統

這邊就難度比較高,訊源本身聲音不夠細膩,要靠後端精進會比較勉強...

目前可能先逃避這部份(汗XD)把心力放在擺位,讓DA-10優秀的三度空間能力得到更好的釋放

2010年2月8日 星期一

Ultrasone HFI-2400


HFI-2400入手到現在大約剛好一個月
目前run+聽了大約200小時以上
紀錄一下這段期間以來對聲音的感覺吧 ^^


嗯,先說結論 XD
個人認為這是隻適合小聲聽、輕鬆賞樂、或甚至把音樂當成背景BGM的耳機
如果想找一隻耐聽沒壓力的耳機,又不希望沒低頻或低頻糊成一團
我想HFI-2400會是不錯的選擇


ps.
這一篇呢,某方面來說算是我和HFI-2400相處的日記
而我在一開始總是很自然的會把他和ED9以及PRO900做音響性的比較
所以,會是先講缺點再講優點 :P


剛開聲的時候我滿驚喜的,因為依我之前在PRO900上的經驗
本來以為一開聲應該也是聲音亂成一團
但2400一開聲表現比PRO900好非常多
聲音滿暖的,但是已經有不錯的分離度,定位也ok


然後依小弟自己目前的習慣,先用小音量連續run了48小時
再以略小於聆聽音量的聲音,每天run約8~10小時持續了兩週
其中也包含了正常聆聽,就這樣和他相處到了現在


其實一開始正常聆聽時,我對HFI-2400是滿失望的
主要是聽慣了PRO900和ED9之後,HFI-2400的解析能力相較之下低落不少
很多用ED9、PRO900時可以自然產生的細節、自然發現的混音後製痕跡
在HFI-2400上都消失了,這讓我非常的不習慣
就算說到人聲,ED9或W11JPN上那清楚的嘴型咬字、口水聲等HFI-2400也無法完整的重現
然後,HFI-2400低頻速度相比於ED9與PRO900算滿慢的
聽起來很溫吞,缺乏攻擊力


這期間我也試過把耳機線換成Oyaide
這一換解析能力大為提升,低頻的速度也快了
所以我"曾經"認為HFI-2400一定要換線
因為當時我認為原廠線又糊又慢


是什麼改變了我呢?


某天拖著疲倦的身心下班回家後
拿起買了一直沒時間看的Newtype,也懶得打開耳擴了,就這樣把HFI-2400插在Mytek 96上
一邊播放著加藤ミリヤ的R&B,一邊看著雜誌
我突然發現,多麼輕鬆舒服的聲音?
連續帶著HFI-2400看了超過1小時的雜誌
音樂就在我的四周,我卻沒有"帶著耳機的感覺"


我誤會了HFI-2400
那種誤會就像是我要用PRO900找尋女毒,用W11JPN享受凶狠低頻一般


於是我打開SPL Auditor,插上HFI-2400
嗯,聲音的線條清晰多了,加藤ミリヤ的咬字口氣強弱分明
高頻多了訊號線那金碧輝煌的光澤,低頻多了耳擴充分驅動後的下沉與punch


但,這些是edition和PRO系列都擁有,而且可以表現的更好的特質


那HFI-2400擁有的是什麼?
是比起ED9和PRO900更為久聽不累的輕鬆聽感,以及厚實有溫度的中頻


久聽不累,如果對一般耳機而言
那可能是聲音暖厚,高頻柔和,低頻收斂,中頻有水份


但是讓HFI-2400不同於這些耳機的,是音場與空間的呈現,以及低頻


或許是開放式的關係?或許是S-Logic和S-Logic Plus的差別?
在HFI-2400上,我才直接從Ultrasone的耳機上感受到了頭中音的消失
整個音場約在聽者的耳朵前延伸到額頭前方,那是很沒有壓力的聽感
就像是從前方傳來的聲音,有那麼點Cross-feed的感覺(當然沒這麼明顯)
但是沒有音場橫寬被壓縮的缺點


那麼低頻呢?
很多強調耐聽的耳機,都犧牲了低頻的量感
HFI-2400依然保持了不錯的低頻量感及還可以的低頻解析
但因為整個聲音和聽者是有距離的,所以這充分的低頻並不會造成壓力
而是自然擴散到耳機所營造的空間中


之前我在Ultrasone耳機聽到的都是那種一聽就讓人印象深刻的聲音
PRO900驚人的低頻、ED9超絕的解析力與各具特色的三頻


HFI-2400與他們相比,三頻上除了更為暖厚外,很難令人驚艷
但是當你想放鬆心情,或著只想把音樂當成背景
HFI-2400是最舒服、最沒有刺激性的聲音


所以這兩週以來,HFI-2400與原廠線直上Mytek 96反而是我聽的最多的組合
(或許也可以說是我才剛開始與HFI-2400的蜜月期吧? XD)
少了豔麗的高頻,少了凶狠的低頻,開著小小的音量
那反而是輕鬆的聲音
平淡,但是有適當的溫度,當作業用音樂看看書、上上網很舒服


目前對於這隻耳機比較不滿意的地方
應該就是之前提過Ultrasone耳機女聲高頻S行會刺的問題
這在HFI-2400上又比PRO900和ED9明顯,不確定是耳機本身的關係,還是run的時數差異所造成?
或許又會開始沒事就run-run他,看500個小時後有沒有什麼改善吧
沒有的話再來想辦法 XD


總結來說,當拿著發燒片去聽三頻、聽解晰定位動態
HFI-2400相比於其他Ultrasone的耳機或許會比較吃虧
但如果想找隻輕鬆聽音樂的耳機,又不希望低頻有缺憾
我得可以試聽看看HFI-2400,若嫌味道太淡解析不足,再加條Oyaide的耳機線
會是值得考慮的選擇之一 :P


ps2.
以上聽感是對比於PRO900、ED9、DJ1PRO等Ultrasone耳機
或許和其他廠牌同價位耳機相比,就會覺得HFI-2400解晰已經不錯,或低頻還是稍多了等等
若有比較過HFI-2400與其他同價位耳機的朋友,歡迎對本文不認同的部份吐槽討論 XD

2010年2月3日 星期三

Ultrasone PRO900-B情報 & 平衡式耳機閒聊

日本已經於1/15發賣的平衡版PRO900,Ultrasone PRO900-B



日幣定價大概是PRO900的1.35倍
製作上是把台灣製造的PRO900運回德國後,改造成平衡版的
所以這個價差我覺得算是滿合理的

訊源當然有平衡是最好的,但以平衡耳機的驅動來說並不一定是必要的

之前Head-fi就有這隻的傳聞,所以有去了解一下平衡耳機的驅動
簡單說一下自己所知的平衡驅動耳機,如有錯誤麻煩各位前輩樂友指正了 <(_ _)>

==========================================================

一般耳機的驅動如同大家所知,一條耳機線3個接點分別是+R,+L,GND
而平衡耳機的驅動則是左右各一條耳機線
6個接點分別是+R,-R,GND_R;+L,-L,GND_L
那在實際驅動上有什麼不同呢?

請大家參考以下網頁中,日本廠商2ndstaff的示意圖以及測量圖表
我簡單的翻一下廠商提供的原理與測試結果
不過請允許小弟無責任一下 ^^;
因為小弟沒有能力證明原廠的對錯,若有什麼問題再麻煩大家提出來討論了 XD
http://www.2ndstaff.com/products/blossom/balanced-headphone-drive.html

平衡驅動有3個優點

1.GND(基準電位)的穩定
一般驅動狀況下擴大機輸出的電流路徑是 : 擴大機=>耳機=>GND
而在現實狀況中,因為這路徑中的電阻不可能為零
所以流入GND的電流所產生之電壓就會造成GND基準電位的變化
(所以說,高阻線對一般的耳機驅動有沒有負面影響呢? :P )

那麼平衡驅動呢?
+R與+L的電流會完全被-R與-L吸收,GND是沒有電流通過的
這也就改善了一般驅動中基準電位不穩定的缺點
進而擁有更好的解析、定位等多種改善

2.串音的改善
一般耳機的串音發生有兩個原因:
a.左右聲道耳機線平行又沒足夠隔離
b.左右聲道共地造成的互相干擾

a應該很直觀,就不贅述
b的話分成兩部份
首先,如果只有一聲道有聲音,假設是L好了
那這L的聲音就會造成耳機的GND產生電壓
而因為左右聲道共地,這時雖然R聲道耳擴的輸出是OV
但因為GND電位有變化,這就會造成R聲道產生了反相的聲音
其次,若定位在中央,兩聲道都有的聲音呢?
左右聲道對GND的影響會一起被加算,造成驅動端與GND的電位差變小
這也就造成音量的減少

而平衡驅動則以左右聲道完全分開驅動去"減少"了串音的現象

原廠以SONY CD900ST為測試對象
一般驅動,在1KHz的串音是-42dB
一般驅動但耳機線左右分離,在1KHz的串音是-54dB
平衡驅動,在1KHz的串音是-84dB

串音的減少除了更精準的定位外,也對音場的還原有幫助

3.Slew Rate的增加
Slew Rate是當一個電壓的方波發生時,達到頂點與回到O的速度
理想應該是O秒內就完成,現實中無法實現
這就造成應該是方波的的卻成梯型、甚至三角波
而平衡驅動因為有正反相的同時驅動
到達相同音量所需的電壓只有非平衡驅動的一半
進而縮短了到達高低電壓所需的時間
提升了Slew Rate,讓耳機擁有更好的動態、各發聲與收音MIC的相對距離等

==========================================================

OK,以上說了一堆,只是要解釋原理上就算訊源非平衡
平衡式驅動耳機還是有它可以發揮的地方
不過我想耳擴耳機都平衡的用家,應該很難忍住不把訊源也平衡吧? XD

相對於市面上許多平衡的訊源,平衡耳擴的選擇卻相對不多
我想這是除了價錢外,目前平衡式耳機驅動系統最大的問題

以小弟自己來說,目前系統去驅動PRO900,我己經算是大致滿意

若入手PRO900-B,因目前SPL沒出平衡式耳擴,我勢必買其他家的耳擴來驅動
耳擴不同,和我整套的訊源線材也不一定搭配
很害怕音響性確實大幅提升,但是個性上卻非我現在已經喜歡的聲音...orz

我想平衡式驅動應該是未來有可能的趨勢之一(廠商有賺頭...)
希望更多耳擴廠商能夠以更快的速度投入這個市場吧 ^^

2010年1月23日 星期六

新番動畫始動。看學園物就是要配炒麵麵包與罐裝牛乳!



你看!
這兩樣東西感覺就是和學園動畫那麼的相配! XD
總算要開始看本季的新番囉,今天我定要看超過10集呀!

Oyaide HPC 耳機線 + Ultrasone PRO900



目前手上這條是2.5公尺的HPC-62,邊聽邊run大概200小時


正題開始之前,小弟要先說目前我耳機系統中用了顆O家自己的R-1壁插
而這顆壁插我感覺對O家線材有很強的互補性
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進行了HPC和PRO900原廠線的交叉試聽


目前的耳機統前端:http://www.wretch.cc/blog/bfh/14948111
DAC的電源線由Leemee正銅負銀,變成Oyaide TUNAMI GPX-R
壁插從ATL紅銅+ATL紅銅,變成ATL紅銅+Oyaide R-1


那就開始正題吧 XD


試聽軟體一開始基本上是MacrossF+各式電音(Techno-pop、ACG電波、Trance)
之後還是上了些燒片如一聽入魂、竹竹、炎黃第一鼓、當鋪爵士


マクロスF O.S.T 1 娘フロ
第一軌的「Frontier 2059」,第一次聽感覺HPC擁有比PRO900原廠線更深的音場
不過多聽2、3次之後,其實音場大小是一樣的
但HPC因為高頻的迴音感比原廠線多了一些些,營造出了更大的空間感
聽者會覺得聲音是在更大的空間中錄製的,不過樂器發聲的遠近位置其實和原場線差不多
金屬打擊樂器、銅管樂器的光澤、甜味則是HPC明顯多過原廠線
但因為高頻厚度也是HPC較優,所以聽起來雖然多了金屬光澤,卻也比原場線順耳
用HPC聽時沒特別注意到背景的鼓聲,但原廠線背景的鼓聲一出來就是很搶眼


第2軌的「Welcome To My FanClub's Night!」、第8軌的「What 'bout my star? @Formo」
HPC在中頻下段到低頻的量感都不如原廠線,造成整體聽感會薄一些
但若是單去聽人聲與高頻,HPC的厚度是比較好的
人聲的部份,HPC綿密、拉了點尾韻、有O家招牌的甜味
但是原廠線的人聲凝聚力比HPC更集中
人聲的位置我一開始聽覺得兩者差不多,但後來發現HPC的發聲位置還是比較靠前的
但因為人聲的迴音感比原廠線強,所以才有較遠的聽感


總結來說,人聲原廠線好在發聲可以較凝聚於一個點
HPC雖然凝聚力不若原場線
但因為低頻較少,人聲的細節反而比原廠線突出
而那甜味是完全打中我的要害@@
聽「What 'bout my star? @Formo」不論是綠毛還是女王
幾個尾音呼吸的處理,都聽得我會心動


就電音和一些其他ACG而言
原廠線低頻量感大勝,質兩者差不多
不過只要有人聲出來的小弟都會中HPC的招...orz


炎黃第一鼓和當鋪爵士
前面聽都覺得兩者低頻的下潛、線條、收放差不多
但聽炎黃第一鼓卻覺得HPC收放比較好@@!?
好奇之下再聽了鬼太鼓座、Super Bass的大牛筋
兩條線的低頻聽起來雖然量感有差距,但質又差不多了...XDrz
我覺得這可能已經和整個前端的低頻控制力有關
當低頻的發聲數量、動態都還在前端可以抓住PRO900的狀況下,兩條線低頻的質差不多
但當低頻已經超出前端可以控制PRO900的範圍,量感少的HPC就有聽起來較不失控的優勢


聽當鋪爵士
微動態、細節、解析能力都是HPC較好


最後總結一下在個人系統上,HPC對比於PRO900原廠線的自我感覺


比較喜歡:
1. 高頻有華麗的光澤,卻也比原廠線順耳
2. 人聲甜味尾韻是我的菜
3. 細節和解析較好
4. 空間感佳


比較不喜歡:
1. 低頻量感不足
2. 麥克風效應比原廠線強


兩條線各有各的好
HPC其實就只是不喜歡他低頻量感太少,不然高頻和人聲完全是我的菜...orz


會再思考一下是不是乾脆加強前端的低頻量感
例如壁插從ATL紅銅+R1變成381+R1這樣

Oyaide來臨

最近被公司的事搞得很不爽...
幸好星期一到星期五有耳機,週末有喇叭
聽聽音樂看看電影,人生還是很多美好的事物 ^^


因為對Oyide和Ultrasone的組合非常滿意,喇叭系統也想加強中頻人聲
所以就直接從網路上訂了Oyaide幾件東西啦 XD


壁插R-1 Beryllium


背面


本體。
鈹銅合金,先機器拋光再手工拋光,先鍍白金再鍍鈀。



09年11月剛推出的XLR訊號線TUNAMI TERZO XX,目前O家的銅線旗艦。


內附的Oyaide型錄。
不過應該毒不到我了,這次把他們家除了銀線之外的旗艦都敗了。(錢包淌血...)


線身,TUNAMI TERZO。
PCOCC-A銅,0.18mm*50,單線徑1.25sq。(PA-02是0.18mm*30,單線徑0.75sq)


公母頭,FOCUS 1。
導體為磷青銅先鍍銀再鍍銠,外殼以金屬脫蠟鑄造後鍍銘。
分辨左右聲道的是SWAROVSKI的萊茵石,整體質感極佳,但我技術不好拍不出來...orz



電源線,TUNAMI GPX-R.。


品管人員確認品質後蓋章隨線出貨。


也算蟒蛇一條,抱歉我這張拍得很鳥...囧rz


公母頭,P-004/C-004特別版。
和R-1一樣是鈹銅合金,先機器拋光再手工拋光,先鍍白金再鍍鈀。


線身,TUNAMI。
PCOCC-A銅,0.32mm*69,單線徑5.5sq。


好好run個幾天後和大家報告心得 :P

2010年1月17日 星期日

PTT HADPHONE X 版聚 in 新竹

照片整理好了 ^^


要先感謝辛苦的主辦人員、工作人員、熱心的大家
新威力美麗的女性staff,帥氣的男性staff ^_^
讓我有機會可以多認識一些燒友、樂友
和大家一下談談耳機、一下談談帕格尼尼,聊的好開心


今天大多是很隨性的東聽聽西聽聽,所以這篇還算不上是什麼很嚴謹的心得
大家當做看看照片,並聽聽小弟的一些閒聊吧
而且還有很多不錯的好物如HD800系統等我也沒拍到,就請大家原諒我吧 XD


今天熱心提供眾多資源的店家,新竹新威力音響



HADPHONE X 版聚 in 新竹


OK那我們就先從木頭開始!


ATH W1000X, ATH W5000, ATH-W11JPN, Victor DX1000




這其中讓我最好奇的當然是不容易聽到的Victor DX1K


首先,這支耳機的音場擁有極為良好的高度
樂器乃至各聲音間的高低層次分明,Z軸之明顯更勝PRO900!
是小弟我聽過所有耳機中音場高度層次最優者
拿來聽單聲道的老錄音相信會很不錯


再來是這隻耳機的人聲
W11JPN的女毒是那種甜到滴出蜜,在聽者耳旁朱唇蘭氣的嬌美
DX1K也是毒,不過走向不同
她擁有很高密度的人聲共鳴,不論是喉腔共鳴、胸腔共鳴,很有厚度但又綿密細緻
讓我真是後悔自己沒有帶中島美嘉去聽聽看 >"<


最後,是這隻耳機的低頻
極~Q!
配上5687管耳擴,那個低頻是非常柔軟的被沉壓到底,又充滿彈性的恢復張力
聽了這Q度之後,可以理解這支耳機和PRO900、DENON D5K在Head-fi上
為何引起熱烈的低頻比較討論

另外這隻耳機的造型非常獨特
幾乎每位板友帶上她之後都好可愛
在視覺上,我確定她一定是看起來最有顆粒感的耳機,而且是很大兩粒! XD

既然有密閉式木殼,當然不然忘記開放式木殼 XD


4個大碗公




2個小碗公


碗公的好搭檔



雖然沒了碗公,也不是木殼,大家還是一家人呀!


燒!
PS Audio PPP電源再生器 + BLUE + STAX 007tII + 007, 007MK2, 404






本來不想聽007的,但還是耳朵很癢的跑去聽
明明是聽J-pop的人聲呀(絢香),背景的小提琴和鋼琴一出來又把我毒死了...orz
只能說對小弟我而言,007的小提琴是無敵的...


小弟自己的系統


在店裡接上ED9有聽到些底躁,定位也沒有小弟家中那麼犀利,可能是直上壁插的關係吧?
但是接上排插又覺得高頻華麗感都沒了,所以還是讓他插著牆壁好了 XD


4隻Ultrasone集合


小弟今天的重點就在這
一方面想聽聽其他用家調整的PRO900尋找靈感,另一方面要實際驗證一些想法


PRO900前端系統聽的是laca兄的4395+谷津改
先談談這台谷津,他被改得比原本的HA-1要適合PRO900太多了
原本過厚又不明確的音像變得線條分明
本來有點虛胖的低頻,變得非常扎實,人聲也穠纖合度,很健康的聲音
不過一開始聽的時候高頻竄不太上去,使得聲底有些暗,缺少了點活力


和laca兄聊說可能要把老田的Promise換掉,想不到他說那對本來就不是他系統的線 XD
後來接上R-ONE之後,果然聲音漂亮多了!

和他聊了一下改機只花了大約1K,我覺得對HA-1 + PRO900的用家而言
這是非常可以考慮的方案
(比我原本在自己系統聽到的HA-1 + PRO900好太多了 XD)


然後也試了一下Oyaide的耳機線
這條線之前談過,中、高頻的走向很可以彌補PRO900原有的一些缺點
但是低頻量感會被減少
這次要試的是把PRO900換上DJ1PRO耳罩之後,是否能夠因為人工皮革更優秀的密閉性
補回被Oyaide減少的低頻量感
很不幸的,事情無法不如我想的這麼簡單...orz
就算換上DJ1PRO的耳罩,消失的低頻還是像變了心的女人,再也回不來了 >"<


所以在比較省錢的計畫A不幸失敗後,PRO900的調整我應該會往計畫B走
也就是在系統前端加些Oyaide的線材或配件,然後再DIY耳機線來調整


接著說說DJ1PRO
這隻耳機的高頻非常漂亮,輕輕鬆鬆的就不停往上竄
拿來聽Trance那電子琴實在是太棒了...好像要脫離俗世飛往幻境一般 XD
低頻量感和ED9差不多甚至更少,是一隻三頻均衡的耳機
但是因為高頻灑脫飄邈,整體的聽感很明朗,活潑
嗯,有點中毒了...orz


另一套系統,DA11 + Raptor


美麗的真空管在發亮,Victor DX1K配上這套系統,陳綺貞之毒呀...


Opera


DAC-1


U42


U2


另一台透明的管擴,管子亮起來應該也是很美


好多人的外套...


唔!有人躺在上面!(已徵得當時人同意,故臉部不打馬賽克 XDD)


最後還是要再謝謝一下熱心的大家、陪我聊東聊西的大家
以及新威利提供的好味牛角麵包 ^^

2010年1月11日 星期一

再聊聊Ultrasone PRO900




這2個月幾乎都在處理ED9的前端搭配,PRO900聽的比較少(汗)
現在前端的大方向已經大略底定後,再次用目前的系統來好好聽聽PRO900


先來回顧一下之前對PRO900的感覺 ^^
Run約300小時的初步聽感-http://www.wretch.cc/blog/bfh/14926649

Run約500小時的聽感續篇-http://www.wretch.cc/blog/bfh/14931396
RME9632+谷津HA1+PRO900-http://www.wretch.cc/blog/bfh/14941269
PRO900與edition9之比較-http://www.wretch.cc/blog/bfh/14942549


簡單歸納一下以上4篇
首先PRO900是需要一定時間去Run的,剛開聲時老實說狀況很糟
(這一點HFI-2400就好多了,一開聲表現就不錯)
聲音很亂沒什麼分離度可言,高頻刮,中頻縮又糊,歌手的咬字像含了滷蛋一樣


Run約500小時後,整體的聲音線條都會清晰很多
人聲有凝聚力,中性尾音有餘韻,略後縮
低頻海量,但是形體確實可見、下潛深、彈Q、包圍感佳、收放稍慢
高頻相對平凡,延伸普通,光澤與亮度也普通,弦樂器的質感與鋼琴的透明表現不出來


音場與空間的呈現基本上受限於密閉式耳機的物理特性,橫寬並不令人特別驚艷,縱深OK
環繞感很強(目前手上3隻U家中最明顯者),但同時保有"相對位置"精準的定位


那麼,這幾天用了現在的系統仔細聽聽PRO900 ^^


目前的前端:http://www.wretch.cc/blog/bfh/14948111


聽的軟題都是上面幾篇出現過的曲目
(以下聽感是和自己以前手上以白虎、谷津、Mytek驅動的印象來做比較)


首先低頻的部份
密度大幅的提升,但是被誇大的形體感還是存在
並不是以音像規模被精瘦的缺憾去換取凝聚力
線條更為明顯可見


鬼太鼓座中"鼕々"、"火の舞"等曲的低頻已經能被可接受的控制
但是炎黃第一鼓的"鼓詩"一軌,低頻還是會在一些大動態的地方失控糊掉...
三頻中以低頻而言,私以為PRO900有他無法被各家旗艦(包含U家自己ED9)所取代的魅力
首先光是那量感的爽度就很驚人了
再其次是這隻耳機S-Logic+造成的環繞感
使得其低頻"聽起來"很有那種空間中空氣被單體來回推動的感覺


因為低頻被更良好的控制,搖滾、R&B曲目中人聲部份的存在感更為強烈
但是略為後縮的位置沒有改變
厚度比以前印象中好,已經可以清楚聽到鬼束歌聲的胸腔共鳴
吉他的形體也比較飽滿


中頻上段到高頻,這裡還是PRO900比較弱勢的地方
女聲高音如果唱到"S"行的發音會有些刺硬
(這似乎是舊Ultrasone普遍的現象,看日本那邊說ED8有改善)
高頻有比以前更具光澤也更柔和
刮耳的情形基本上已經沒有,可以開心的應付大部份流行樂以及搖滾
但聽純音樂如古典、爵士等還是和華麗、甜等詞聯想不上 XD
小提琴的延伸無法去得很盡,三角鐵泛音也短的讓人有些缺憾


至於空間的表現上,我想應該是因為S-Logic的關係吧?
聲音的定位頗為精準,可以找出發出聲音的點
每個聲音的"相對位置"表現的很好
但是就"絕對位置"而言卻不是一般的呈現方式
這個部分因為還沒和喇叭系統仔細比對,目前尚不敢妄下定論
但大致上我認為PRO900音場並非與聽者兩耳平行,而是傾斜的


另外雖然S-logic都有減少頭中感與音壓,不易聽感疲倦的優點
但是他所造成的空間表現在PRO900、HFI-2400、ED9上都不太一樣
這要再交叉試聽比較(抓頭)


電子音樂依舊是PRO900的強項
不論較流行的LADY GAGA、安室奈美惠、Perfume,乃至一些Trance、House、Techno等
要聽這類型音樂的話,我還是會偏向再去調整PRO900更勝於用ED9去聽
因為低頻實在太爽了 XD
尤其是BT幾首取樣大自然環境音去混音的曲目
簡直像是與耳機同捆的S-Logic示範片一樣,音效驚人
搭配上重拍節奏與飄渺的琴聲 & Vocal,好不過癮!


因為前端基本上會以ED9為主去搭配
之後會把PRO900調整的重點放在耳機線以及耳罩上
中頻因為我主要拿來聽電音,目前覺得已經足夠
大概就是女聲高音部份要再順暢一些
高頻的延伸以及透明會是重點,因為這對聽Trance類型編曲時的出神點影響較大


當然一個最大的前提就是不能損失低頻
因為對我個人而言,PRO900迷人之處並非他是位位面面俱到的模範生
而是因為他擁有獨一無二的強烈個性 ^^

2010年1月1日 星期五

EarZone試聽SPL Auditor (& 淺嚐一點點T1)

今天帶著耳機和DAC去123,主要目的就是找耳擴聽SPL Auditor
另外因為對U家的開放式耳機也有好奇,所以想順便聽HFI2400
但是遇到了帶著T1過去的樂友,所以最後反而是聽了T1沒聽2400 XD


硬體-
123的CDP=>不知名同軸線(老闆自己說這條線不好)=>Mytek 96=>Auditor=>ED9


聽的軟體陸續是-


1.阿卡多 魔鬼的顫音 - 第2軌 「La Campanella」
試大場面的控制力與解析、高頻


小提琴一出來...非常細膩的聲音
本來只是要確認高頻會不會太生硬,但是想不到小提琴居然很不錯
總算在ED9上聽到不錯的弦樂  XD
解晰不意外的很好,細節、層次很不錯
又多聽了一首第3軌,速度也OK


2.鬼太鼓座 怒濤萬里 - 第3軌 「火の舞」
動態、低頻、音場、空間感


低頻控制力OK,音場和空間感沒特別感覺,或許是ED9本身密閉式的限制吧
連動態也非常細膩,怎麼說呢,就是聲音大小之間轉換的連續性很高
兩端延伸都少了一截(最後認為應該不是Auditor本身的問題...)


3.王菲 LPCD45 - 第4軌 「天空(unplugged)」
人聲,中頻上段的延伸、透明度、穿透力


開頭的鼓聲很Q,王菲聲音飄逸同時又穿透力十足
後來還聽了我願意和執迷不悔,王菲那一唱三嘆的口氣非常完整


4,gloe Relation - 第3軌 「wanna Be A Dreammaker」
確認電子搖滾的攻擊力


嗯,攻擊力不足
Auditor沒有所謂錄音器材的冷硬個性
他就是很忠實的反應前端而已,Mytek軟,他就跟著軟...XDrz
(後來帶T1來的樂友也是聽了就說太軟,覺得可以搭配DA10會比較好)


5.安室奈美惠 WILD
確認電音舞曲人聲和低頻的量感、該cool的人聲是否夠冷酷


低頻量感對我而還是不足,我終究比較喜歡PRO900那種海量的低頻
不過人聲不會變厚、不會多出不該有的韻味或情感
這令我很滿意,因為聽電音就是怕所謂"有韻味"的器材
把該冷冽的聲音搞得很溫暖,該有電子味的都變木質樂器 =_=;


總的來說,聲音細膩令我驚艷
解晰良好在意料之中,中性程度超出我的預期(Mytek配上去一樣還是軟XD)
但是兩端延伸不足令我頗訝異
思考之後不認為是Auditor本身的問題...於是最後決定帶回家試試看(灑花)


然後今天聽到一半,出現了位對Mytek 96有些好奇的樂友
和他打個招呼後繼續聽著我的CD,因為那時我正在為了消失的兩端困惑
拿下耳機後他說想聽聽Mytek,我說OK後才注意到,旁邊那隻耳機不就是T1嗎!? XD


先稍微聊了一下,我說我覺得Auditor不錯
因為Mytek比較軟,配其他耳擴可能不會比較適合


他一開始放了張貝多芬,聽沒多久拿下耳機和我說:「太軟」 XD
(所以說我認為Auditor真的不會冷硬,端看前端吧 :P )


之後我也和他借了T1來聽聽
各位就請原諒我這位對Beyerdynamic不太熟的人,斗膽對只聽過5、6首歌的T1說兩三句聽感 XD


首先中頻迷人,人聲有厚度、有透明,有密度、有凝聚
耳機人聲能夠同時兼具這四者很難得


大場面的低頻比較失去控制
我第一時間覺得連Auditor都控制不住其低頻?
不過主人後來和我說的還沒run開應該比較可能是原因?

活生
Hotel California一開頭的吉他頗正,鼓聲很Q,觀眾的聲音Live氛圍十足
一首歌只聽沒一半,就讓我一度想把線材和其他U家耳機的預算省下來敗T1...
但就在此時老闆拿出膠帶打包東西,膠帶批哩啪拉的聲音把我拉回了現實 XD
開放式耳機不具備隔音性,我可能還是要等有個安靜的環境之後才能考慮吧 orz


--
結果今天沒聽到HFI2400(炸)

2009年12月27日 星期日

[TK data base] [1980] SPEED WAY



官網:
http://www.aa.alpha-net.ne.jp/narik/page/main.htm



單曲:
夢まで翔んで(此時尚無TK)
Rockin' On 月光仮面
CAPTAIN AMERICA



專輯:
18980/夏 THE ESTHER(此時尚無TK)
1980/11/05 BASE AREA
BEST COLLECTION
GOLDEN☆BEST



歌曲試聽:
http://www.aa.alpha-net.ne.jp/narik/page/single.htm
http://www.aa.alpha-net.ne.jp/narik/page/album.htm



介紹:


說到TK,就要談到TM Network,這是所謂小室系的起點。
而SPEED WAY,就是TM Network的前身。


1976年12月,SPEED WAY結成,以八王子附近的俱樂部為主做音樂表演。


1977年夏,連續在“A ROCK special in Hachioji"及"Rocking '77"兩個比賽獲賞。


1978年,"あれは夢","悲しきドール"等曲開始在廣播電臺播放。


1979年,9月以單曲"夢まで翔んで"出道,10月發行第一張專輯"THE ESTHER"。
此時的成員是宇都宮隆(Vocal),木根尚登(Keyboard),樋口潔志(Bass),岩野光邦(Guitar),杉本ユウ(Drums),新井カツミ(Percussions)等6人。
在此為止,SPEED WAY的作曲大多由木根擔任。


1980年,杉本,新井兩人離團,HATA☆KEN(Drums)、小室哲哉(Keyboard)入團。
同年夏,發行第2張單曲"ROCKING ON THE月光仮面",這張單曲開始,SPEED WAY的作品也大多由小室哲哉作曲。
這張單曲也正是是小室的"debut單曲" XD
同年發售第3張單曲"CAPTAIN AMERICA",11月5日發行第2張專輯"BASE AREA"。
專輯中第2首歌"CLOSE YOUR EYES"的前奏已經有點TMN的味道了 :)
並於這年在大阪,京都,金澤舉行live tour,金澤場並由NHKFM公開放送。


1981年,小室哲哉離團。
1982年,解散。
1996年,11/24,一日限定live tour再結成。

[TK data base][1980] miss ORANGE SHOCK




推薦網站:http://park10.wakwak.com/~techno/kayo.html#Miss%20Orange%20Shock


單曲:
1980/07/21 愛しのリナ(東芝EMI ETP-17021)
A:愛しのリナ
作詞:進藤潤一郎 補作詞:西原まい
作曲・編曲:小室哲哉
B:ア・イ・タ・イ TEL
作詞:牧野忍 作曲・編曲:小室哲哉


專輯:
1999/05/25 テクノ歌謡 東芝EMI編
08:愛しのリナ


介紹:
TK寫這首歌時是處於SPEED WAY時代
愛しのリナ是一首中板的電子風歌謠曲,也是80年代時所謂的「テクノ歌謡」之一
「テクノ歌謡」和Techno這種電子音樂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而是因為日本流行音樂在80年代時,開始了加入電子合成器、鼓機等電子樂器
所以把當時有使用這些電子樂器(如鼎鼎大名的TR-808)的歌謠曲都統稱為「テクノ歌謡」
想當然爾這是TK本身的專長領域 :P

miss ORANGE SHOCK也就是牧野忍,她當時是音樂月刊雜誌的連載作家

2009年12月25日 星期五

[TK data base][1979] 銀星団




推薦網頁:
http://xn--4bs776a1q7a.net/


專輯:
1979/?/? 銀星団
02.好色一代男 SWEET CHANG
Keybord:Digital "Cheap" Snake
05.美眉秀麗的大廃人 BEAUTIFUL LOOSER
Keybord:Digital "Cheap" Snake
09.黄悪徳 YELLOW VICE
Keybord:Digital "Cheap" Snake
作曲:Digital "Cheap" Snake
10.警邏哄笑 LAUGHIN' COP
Keybord:Digital "Cheap" Snake
作曲:Digital "Cheap" Snake


介紹:
這應該是目前考證的到,TK最早參與的作品
銀星団的第一張同名專輯,於1979年發行



當時TK以Digital "Cheap" Snake的名義參加
確定是鍵盤手,有作曲;有沒有合聲不明
(似乎有但是無法確定 XD)
此時TK隸屬於一個名為「ギズモ」的樂團擔任鍵盤手
「ギズモ」當時被稱為是樂團「BOW WOW」的"弟樂團"
而銀星団便是由BOW WOW的成員+小室哲哉所組成


以下是專輯中TK有鍵盤演奏的歌曲


02.好色一代男 SWEET CHANG
05.美眉秀麗的大廃人 BEAUTIFUL LOOSER
09.黄悪徳 YELLOW VICE
10.警邏哄笑 LAUGHIN' COP


其中第9首和第10首是由TK作曲
第9首副歌的"Yellow vice, flaty face"的合聲中有出現非常類似TK的聲音

TK data base 再開

5年前,曾經經營到一半的小室哲哉作品資料庫
後來因為當兵、工作等等事情,更新中止了

有一種想找回初衷的心情,想要在這個blog上把資料庫完成

先從整理以前的舊文章開始吧

生命

外公走了

之前在病床旁陪著外公,就已經有心理準備了,但那一天卻來的比想像還早了點

生命,很多我們沒有能力計畫或是計算的事情

把握當下,不要留有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