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9日 星期二

North Star Design USB dac32 - 其之三

燃心!合體! GO~ dac32!


稱讚的甜言蜜語說完了,外殼也脫了把裡面看個精光(喂喂www)
接下當然就是要讓dac32和電腦合體了 :P


合體的方法例如三種數位輸入格式(S/PDIF、USB、I2S)的選擇、USB硬體面的實驗、播放軟體等暫且按下不表
這裡先聊聊合體之後的使用性如何


上頭提到了USB dac32試圖在硬體架構、線路上徹底切斷來自電腦的劣質clock以及雜訊
與此同時,USB dac32又要如何和電腦的播放軟體合作也是同樣重要
官方推薦的播放軟體是foobar2000,buffer建議為4000ms,輸出格式建議設定是32-bits


這個建議其實卻造成了我使用上的問題,當我要在播放清單中隨機手動更換曲目時
必須等待foobar將下一首歌的前4秒鐘load起來,才能夠播放
(如果是順著曲目播放則沒有問題,所以聆聽古典樂的組曲倒是不用擔心)
而這段將4秒鐘資料放進buffer的時間,在我電腦上若是聽44.1kHz/16bit的CD規格,等待時間要接近2秒
老實說如果是以前聆聽CDP的習慣,手動換首歌兩秒鐘倒也覺得平常的很
但是在電腦上,執行了一個動作卻要等兩秒鐘才有回應...
至少對我而言這實在是一個不愉快的等待


回頭來檢視官方建議的設定,我認為這是個在以下條件給出的建議值:
1. 使用者電腦沒有針對播放音樂作優化
2. 聆聽24/192、甚至32/192的高解析檔案


以我自己手頭上這台不是Audio專用電腦的普通機來說,平常的系統latency大約在6x~1xx跳動
我將foobar的buffer降低到了120ms,在播放44.1kHz/16bit~96kHz/24bit的音樂都沒有任何問題
但是在播放192kHz/24bit的音樂檔案時,就發生過音樂撥撥停停的現象
而這種現象也在我把buffer又調回4000ms後獲得解決


所以對目前的我而言,因為還是聆聽自己rip的CD WAV佔了大多數
反覆比較過之後還是選擇了操作更流暢、音質也不會更差的120ms buffer size
或許等我把自己日本家中那台latency都維持在個位數、優化過的電腦搬回台灣後
再試試看是否可以用這樣的latency播放192/24的高解析檔案吧 :P


所以在buffer size的選擇上,就算先撇開是否會影響音質不談
如何在及時的操作性以及不會破音中找到一個平衡,也是每個人可以在自己系統嘗試的

而既然是和電腦合體,除了聽音樂之外的影片、遊戲、一般使用也不應該馬虎
之前看到了孟德兄在解決了聽音樂的破音問題後,依舊有系統音之類的音效會有破音
我自己也實驗了一下


首先播放影片方面,以KMP、PotPlayer、PowerDVD等播放各種格式影片也好
網頁崁入的ニコニコ動画、YouTube、USTREAM等
使用至今並沒有遇到破音問題
遊戲部分因為目前電腦中遊戲很少,所以就無法當作參考了(汗)


但是在系統音效方面,確實有遇到破音的問題
最明顯的就是清理資源回收筒,通常狀況下每清必破音
而這個破音在USB輸入時會發生,接收RME 9632的AES輸出則不會


但有趣的是,我發現如果我正在播放影片
就算是USB介面,任何系統音效包含清理資源回收筒,都不會破音
後來實驗了一下,如果我使用Foobar的Direct Sound這種不獨佔音效的形式播放音樂
一樣不會有系統音效破音的問題


就結論來講,因為我之後會分成一台Audio電腦、一台劇院遊戲電腦
所以USB dac32在系統音效的破音問題對我使用上是不構成影響
但還是希望這些傳統音響廠商在踏入電腦訊源領域時
除了性能、功能、設計、耐用可靠性等以往都會重視的指標之外
也要投注更多心力在電腦相關產品非常重要的相容性
當然有時候相容性或許會和性能是衝突的
為了讓各種電腦、各種使用情境下都能穩定的使用,可能就有設計上必須妥協的地方
這方面就要靠設計者自己的智慧去做取捨了 :P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